环保之家讯:hbzhan内容导读:进入12月,雾霾天气波及中国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创下世界雾霾之最,从个别城市的持续雾霾演绎到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沦陷,而在雾霾笼罩之下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危机纷至沓来。这一切预示着“唯经济增长下的健康透支”之路已然走到尽头。
政策预期与产业并购
伴随着我国持续多年快速发展,水体污染、垃圾等各类污染事件频发,环境问题亦是越来越受到关注。从政策上看,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业内分析指出,2013年环保政策点燃了资本市场热情,2014年政策目标将转为具体落实,政策预期也将转向企业盈利,政府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必将为整个行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这是超越任何行业的长景气周期。
产业政策扶持之外,并购是环保行业未来两年最大的看点。业内专家分析,出于突破成长瓶颈,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异,上市公司资本优势以及非上市公司自身较强的被并购意愿等原因,近两年行业并购成爆发态势。即便如此,国内环保市场整体仍处于混战状态。随着环保市场的加速发展,IPO开闸的临近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预期加强,环保公司兼并收购的意愿将更加迫切,业内建议投资者关注14年环保板块并购带来的投资机会。
中国步入“双元年”
12月4日,“第四届21世纪低碳中国发展高峰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低碳峰会的主题是“低碳新起点,环保新行动”。在低碳峰会上,与会嘉宾详尽阐述了即将发布的诸多环保法规和市场机制。参会的政府官员、研究机构、企业及环保组织达成一致共识—在2013年岁末之交,中国正式步入了环保立法与环保市场的“双元年”。
事实上,环保双元年悄然开启于今年6月。从6月中旬至今,《打击污染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版《环保法》三稿送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拉开了法治环境的帷幕;碳交易市场启动、华沙气候变化谈判则在国际国内两线开启了环境市场化的新途径。
可以预见,环保双元年将在2014年全面成型。《环保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机动车污染排放条例》、《排污许可条例》和《环境税》等中国有史以来最密集的法律法规将陆续发布,碳交易市场试点城市和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与之紧密相关的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逐步进入操作阶段。
产业进入战略机遇期
近期,各地有关生态建设的政策出台频率明显加快。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的北京、山东、湖北、陕西、甘肃、江苏等十多个省市纷纷提出要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根据各地初步规划,污水垃圾处理、大气监测、园林绿化等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点。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要求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治理范围从15.2万平方公里扩大至39.5万平方公里,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将自然修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完善生态监测预警预报体系,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整体退化趋势。
分析指出,从方向上看,新政策中环境治理逐渐被弱化,更多以生态环境修复、生态工程等形式出现,意在建设长效机制。总体看,建设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资源节约,主要指节水、节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污染源控制,即大气、市政和工业污水治理、固废治理等;生态恢复,指将现有的已污染部分进行还原,使土地、河流恢复到原有形态,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对应手段有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等。专家认为,除了大力推行环境治理之外,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恢复相关的工程项目将得到大力扶持,采用系统性策略解决目前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修复、河流湖泊等水环境治理、循环经济、节能、造林等与生态恢复密切相关的领域会有较大发展空间。
污水处理迎历史性发展机遇
从细分板块看,2014年环保行业即将出台的重要政策措施,水处理板块可能将迎来更多的政策刺激。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加速,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在不断增加,这已经成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其中当前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工业污水。2013年9月份,环保部常务会议对《清洁水计划》展开讨论,其整体投入或将大于大气污染防治,达到2万亿元。具体的关注点包括:饮用水安全及水源地保护;城市污水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挂钩;高耗能企业级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有业内人士对此评价,《清洁水行动计划》的出台对于城市污水处理,自来水厂提标改造,以及工业企业、园区废水处理都将带来增量市场需求。
此外,《全国村镇污水治理纲要》、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水资源费上调和水价调整、环保行业费改税、《环保法修订案草案》和《生态补偿条例》等政策都将对环保行业整体利好,水处理板块同样受益。对于未来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市场虽有预期,但对于政策细节缺少明确预期,业内认为2014年伴随水处理行业政策的大量出台,政策细节超预期的可能性也最大。
土地修复市场商机不可限量
我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兴产业,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年营业收入在3万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其中,土壤治理将成为今后拉动环保产业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稳步推进防治土壤污染的立法工作。对于土壤的治理保护,将包括对耕地和饮用水源地的土壤保护,对污染源的源头控制,对被污染地块的风险管控,加强修复试点示范以及监测体系建立等。这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据中科院地化所估算,目前中国城市受重金属污染地块共有七八百块,以此推算场地修复市场规模不下千亿元。而在未来,随着环保立法的跟进,矿山污染、耕地污染等更严重的问题或可解决资金难题,土壤修复企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容。事实上,在环境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在环保行业中的产值份额高达30%-50%,而这一比例在中国当前还不到1%。“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行业总产值将在2015年达到4.5万亿元,庞大的基数效应加乘规模占比的攀升,可以预见,现在还稍显冷门的土壤修复产业在日后将攫取更多的注意力和资本的关注。
碳交易市场2014年将启动跨区域合作
2013年是碳交易元年。从6月至今,深圳、上海和北京正式启动了碳交易市场这一经国际验证过的交易机制,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将在近期陆续启动这一市场。七个试点省市的总量规模近8亿吨,覆盖企业2200家左右,配额量占各地区排放总量的30%-40%。
按照国家规划,碳交易试点期定为2013-2015年,在2015年后,将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但深圳市已等不到这一天了,深圳市排放权交易所的总裁陈海鸥表示,2014年将启动碳市场跨区域合作。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助理周丞在“21世纪低碳峰会”上表示,除碳交易外,北京将扩大排污权交易的战果,并在出台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后,试行节能量交易。事实上,碳交易并非环保市场化的唯一途径,近日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苏明已将《环保法》方案提交至有关部门。
苏明说:“未来实施可以选择地区试点,也可以选择将部分污染排放物费改税直接一步到位。”据称,目前上报的环境税方案有望率先对废水和废气两个税目率先征税,总规模或超过千亿。与此同时,对于已纳入环境税征税范围的污染物,方案明确表示,不再征收相应的排污费,以避免重复收费。
此外,环保市场化将在更大的范围内开展。周丞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发展环保市场还包括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的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多种途径。”环保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环保,环保用品,净化,空气净化,环保净化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环保净化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环保净化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环保之家:http://huanbao.jc68.com/
行业标准|中国进入环保“双元年” 产业投资欣逢良机
2017-03-20 浏览: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