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之家讯:业界猜测,同样是中国高端装备中竞争优势明显的核电或成为中国制造业再出口的代表之一,在越发强烈的重启声中,“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
三代自主技术成敲门砖 核电有望复制高铁出海模式
国内核电巨头们在备战核电重启的同时,还另有所图。
1月20日,来自权威媒体的公开消息称,中核集团(简称“中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简称“国家核电”)近期均在解决核电关键技术上有所动作,且均有意要与海外伙伴牵手。在业界专家看来,“技术”仍是国内核电发展最大掣肘的现实,核电巨头们的动作主要是为国内核电重启做准备,长远看,实则酝酿着复制高铁模式,加速“走出去”的野心。
巨头寻技术突围
就在国内核电重启声音越发强烈的背景下,核电巨头不仅发力实际项目,技术上也在寻求突围。根据中核与国家核电昨日发布的消息,1月16日,中核与法国核电巨头阿海珐探讨了核燃料循环相关项目合作情况,并就相关合作达成共识。
一位中核内部负责人表示,中核与阿海珐其实早有合作。去年3月,中核就曾和阿海珐签署了关于后处理再循环长期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2月,两公司又签署了关于核燃料前端领域的会谈纪要和开展核燃料元件工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不仅是中核,1月19日,国家外国专家局与国家核电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国家核电的说法,该协议主要为加大国家核电引进海外智力工作力度,为项目建设和国家核电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对于两大核电巨头密集牵手海外合作方,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他们的意图主要是为出口,“复制高铁路线,先做好国内市场,做出典范,获得认可,以赢取更大的海外市场。”林伯强说。
业界猜测,同样是中国高端装备中竞争优势明显的核电或成为中国制造业再出口的代表之一,在越发强烈的重启声中,“2015年核电或将复制高铁‘出海’模式”。有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核电“走出去”遇到的大难题就是在核燃料循环前端与后端技术欠缺,需要依靠其他国家的支持。因此,这一次中核与阿海珐的合作共识多被业界看做是该公司蓄势真正“走出去”的重要准备工作。
不过令业界疑惑的是,沉寂多时的国内新核电项目重启信号渐强,为何国内核电巨头依旧积极“出海”?林伯强认为,即便有重启信号,但国内核电难说迎来高潮,“核电发展肯定是安全第一,即便新项目放闸,发展也不会很快,可能一年获批只是少数的几个”,林伯强说。
未来核电项目审批或加快
早在2014年12月4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在维也纳接受并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这也是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首次面向国际同行审查。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认为,ACP1000在设计安全上满足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先进核电技术最新设计安全要求和标准。
据了解,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旗舰产品,是由中核集团的ACP1000与中广核的ACPR1000 两家核电技术融合产生的。IAEA通过对ACP1000的GRSR审查,是对华龙一号技术的认可,有利于华龙一号的国际市场推广。
就此,林伯强表示,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反应堆通用设计审查,意味着中国三代核电技术ACP1000获得国际认可,技术层面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敲门砖”,迈入“三代核电技术”国家的行列,有利于未来中国核电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与此同时,核电重启的消息早已不绝于耳。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在12月4日透露,下一步将按照中央的要求,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
另据了解,发改委已将红沿河二期、福清三期和石岛湾CAP1400相关项目上报国务院,项目年底或明年1月初获批可能性较大。此外,发改委在近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沿海核电工作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
国家能源局核电司司长刘宝华也向媒体表示,重启核电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研究准备。
种种迹象表明,核电重启已是“箭在弦上”,林伯强表示,2015年上半年获批可能性极大。
毫无疑问,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经过国际核安全体系的审查和对标,对提高中国自主核电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化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政策层面重启核电项目的审批将是大的利好,这对于核电概念上市公司股票来说是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广核电力2014年12月10日正式在香港上市,首日就大涨19.06%。
公开资料显示,中广核电力计划在港发行88.2亿股,净集资额238亿港元,其中54%的资金将用于收购台山核电,27%的资金将用作公司在建设核电站方面的资本开支,10%用于开拓海外市场及提升其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7%则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另有5%用于支持研发活动。
万亿民资“蠢蠢欲动”
毫无疑问,核电建设为“涌动”的万亿民资带来投资的利好,同时,即将启动的一批沿海核电工程也将为国内核电制造商们带来巨大商机。
“过去核电的发展主要依靠国有资本,为了落实中央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混合经济,使核电的发展资本构成更加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也优化它的管理,促进核电更好地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核电司司长刘宝华表示,要在核电站的建设当中,向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开放。”
事实上,在此前的多年时间里,虽然呼声不断,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核电建设一直是民间资本的禁区。
据了解,2010年5月13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民资打通“任督二脉”,加快进入核电建设领域形成了有力政策支撑。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庄聪生为此感叹说,这不仅在内容上突破了此前民间投资的“禁区”,必将在更高层次上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效地撬动民间资本的力量。
目前我国运行核电机组21台,装机容量190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7台,装机容量2953万千瓦,在世界在建机组数量上排第一位。但核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重不到2%,远远低于全世界15%的平均水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李朴民透露,我国已将沿海核电工程列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包,将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启动一批沿海核电工程。这释放出我国即将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项目建设的积极信号。
投资规划虽然庞大,但我国的现实情况是,目前仅有中核、中广核、中电投三家企业参与核电建设。核电利润丰厚,但仅靠几大企业自身盈利显然无法满足未来核电产业的资金需求。
不可否认,核电建设投入规模大、周期长,所需资金普通民企难以承担,但核电盈利前景广阔,对民资极具吸引力。
事实上,我国的民间资本一直以“海量”自居,大量民间资本缺少的只是高质量的投资项目。仅以浙江为例,调查显示,该省民间资本规模高达1万亿元,如今放开民资壁垒后,不仅可以为我国核电建设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也将为巨量、又到处涌动的民资带来投资契机。
“我们终于要熬过了这个艰难的冬天。”有配套产业的制造商表示:“作为一种技术成熟还可以大规模进行生产的安全、清洁型能源,核电在我国的远景规划中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作为配套设施的制造商也必然会迎来高速的发展期。”
“可以预计,与核电建设相关的整个核电产业也将加快发展。”浙江省核学会理事长徐步进断言,从长远分析,产业的发展潜力对于核电国产化之路以及相关企业的发展都将是不容忽视的。环保之家为您提供最全面的环保,环保用品,净化,空气净化,环保净化品牌的装修知识点和各种环保净化的导购与在线购买服务,拥有最便宜的环保净化价格和最优质的售后服务,每天都有秒杀的抢购活动哦!敬请登陆环保之家:http://huanbao.jc68.com/
行业标准|三代自主技术成敲门砖 核电有望复制高铁出海模式
2017-02-15 浏览:49

- 上一篇:装修选材|大理石地板养护知识